[“三优”寻踪系列报道]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记“优秀员工”杨帆
碰到杨帆纯属巧合,却也实属不易。五一过后,刚刚结束项目试验收的他回司汇报工作,走廊间相遇,黑里透红的脸上挂着一丝笑容,聊起在雄安的过往,言谈中不甚唏嘘。
2018年3月,境缮公司(劳务参与)河北雄安十万亩森林公园项目正式启动,时年25岁的技术员杨帆响应公司号召,毅然加入劳务大队,跨越千里,北上雄安。这是一支由老中青三代人组成的建设队伍,去程的火车上,各种情绪百味杂陈。对于老一代人而言,这是国家使命吹响的号角,岁月峥嵘,热血与激情浩荡不息。而对于年轻一辈,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想象与勾勒,有迷茫,更是期盼。
气候恶劣,一片荒芜,这是这支队伍对于目的地的第一印象。这片地处雄县东北区域的腹地,年均气温2.5摄氏度,降水量600毫米,粗冽的阵风是对千里之外客人最质朴的欢迎方式。
裹上棉袄,放下手中的电话,年轻的小伙走出营地极目远眺这片陌生的土地。为了让家人安心,对于这份工作,他只是简单的描述为苗木数据采集。但一切工作,需要从零开始。
丈量、清表、开垦、种植,简单的工序,在机械化普及的现代无疑大大节省了劳力,但相应的劳务并不轻松,更多是追求劳动细化分工及管理以促进效率提升,同时,时刻关注各项质量目标,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看似简单重复的苗木数据采集,因为拥有相对严格的规范要求,对于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及抗压能力是一种巨大的考验。更何况,对于整日与智能科技为伍、出入高楼大厦的年轻群体来说,更是一种磨砺。
RTK,载波相位差分技术,一种新的常用的卫星定位测量方法,能够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这是这次苗木二维码数据植入内容之一,密密麻麻的红绿小点呈现在手机上,每一颗小点均代表着已完成定位的苗木。除此之外,每一个二维码还存有树种、规格、产地、生长信息、管护情况等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近万颗苗木,星罗棋布,信息多如牛毛,需要精准录入。这是一项精细的工程,年轻的小伙作为队伍的技术主力,带领着一众成员日复一日奔赴在沟头林间,两点一线的生活枯燥、乏味、疲倦,远在千里之外亲人的只言片语以及对工作的执着成为了支撑这场历时半年之久战斗的唯一动力。
2019年2月末,年轻的小伙第三次奔赴雄安,此行主要是负责项目工程资料的后期完善及协调试验收。对于此前从未独立完成项目资料编制工作的他,这同样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但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的他比任何时候懂得信任与努力。项目部与总包之间两地奔跑、不断咨询专业人士,年轻的小伙将加班熬夜变成了工作常态。一次次自我打气,一次次在摸索中前进,最终不负使命,顺利完成。而每一次的交流学习,也为他打开了通向更高自我的大门。
返程前夕,年轻的小伙只身回到林地,再次站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心中多出了一丝难言的情愫,那些充斥不安与拼搏的往昔岁月恍如昨日,历历在目。而青春,也一如眼前这片壮观的苗林,在经历暑往寒来的洗礼后,抽出新芽。
发布日期:2019-5-16 浏览次数:654次